“蓝色粮仓”里的多样营养:访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 |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为代表,首次提出“东方健康膳食模式”,东南沿海一带的膳食模式,具有蔬菜水果丰富,常吃鱼虾等水产品、大豆制品和奶类,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,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、预期寿命较高。可以看到,在东方健康膳食模式、地中海饮食模式等受到推崇的饮食模式中,水产品都占据重要位置。生活中,水产品对人类营养的贡献常常是被低估的,《自然》杂志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中揭示了水产品营养的多样性,文中汇编了3000多种动物食品的营养含量数据,数据显示,以omega-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、维生素A和B12、钙、碘、铁和锌这七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评估,排名前10中有7种是水生动物食品,远洋鱼类、贝类等七类水生动物食品比牛肉、羊肉、山羊、鸡肉或猪肉更有营养。 在水产品的各种来源中,海洋占据最大份额。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,据估算,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,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耕种的1000倍,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、开发海洋食品,是践行“大食物观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海洋食物具有脂肪含量低、蛋白质含量高、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。以南极磷虾为例,其生物蕴藏量约为6.5亿~10亿吨。同时,南极磷虾氨基酸种类丰富,包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,属于完全蛋白质,吸收率高,因此被称作“人类未来粮食库”“地球最大蛋白库”,是典型的向海洋要热量、要蛋白的案例。除了南极磷虾,海洋中还有很多具有很高开发潜力和营养价值的物种,如极大螺旋藻、蛋白核小球藻、裸藻等微藻类生物。微藻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质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,也是维生素、矿物质的重要来源。每种微藻都有不同的营养价值,以目前食用最多的小球藻和螺旋藻为例,小球藻富含重要核酸,是一种有效的人体清洁剂;螺旋藻富含维生素B12、γ-亚麻酸和优质蛋白质。 海洋食物富含海洋脂质,像Ω-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、特殊结构的磷脂和鞘脂等,比如微藻等藻类生物富含DHA;南极磷虾等甲壳类生物富含磷脂型不饱和脂肪酸,扇贝、海参等富含缩醛磷脂,这些海洋脂质相较于陆地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型饱和脂肪酸,具有多种功能活性,正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比较缺乏的部分。 在很多居民的日常饮食中,水产品的比例与它的营养价值并不成正比,受饮食习惯影响,我国居民特别是内陆居民,水产品平均摄入量偏低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提出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~500g,平均到每天在42~71g之间;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表明,全国平均每标准人,鱼虾类食物的日摄入量为24.3g,很多消费者还没有从海洋中找蛋白、找营养的观念。其实,经过多年研究和技术发展,现在很多海洋食物都可以在市场上轻松获得,如南极磷虾被加工成虾糜、虾丸、虾肉酱、调味料等形式供消费者选择,带鱼、黄花鱼、海带、紫菜等常见的海洋食品更为平价,只要消费者愿意,在各种消费水平上都可以挑选到适合日常饮食的海洋食品,既能为餐桌增添风味,又能均衡营养。 源自:光明日报 |
上一篇:水产制品爆发,撑起预制菜行业半边天 下一篇:《2022预制菜年度消费报告》:千亿级市场,需求不断释放 |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